中国新闻周刊日前发布的专题报道《顶级球员,拿不到顶薪?》揭示了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转会市场活跃化的制度性基础。报道援引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文娱体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丁涛的专业解读,指出姚明在担任中国篮协主席及CBA公司董事长期间主导的合同制度改革,为近年来联赛转会市场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在姚明执掌中国篮球行业前,CBA各俱乐部因运营主体、管理模式差异巨大,球员合同呈现"五花八门"的混乱局面。特别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球员的待遇差异明显,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标准。丁涛指出,姚明团队通过系统借鉴NBA成熟经验,着力推动CBA球员流动机制的规范化与市场化转型。
2018-2019赛季推出的《国内球员聘用合同》(试行版)成为转折点。该标准合同系统划分了五类合约体系:A类(新秀合同)、B类(保护合同)、C类(常规合同)、D类(顶薪合同)和E类(老将合同),每类合同均明确规定了签约年龄、年限、最低薪酬及优先续约权等关键条款。配套推出的工资帽制度、买断规则和匹配规则,共同构建起促进球员有序流动的制度框架。
丁涛特别强调,新制度有效改善了球员在转会交易中的弱势地位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球员敢于主动提出转会诉求,寻求更符合职业发展的平台。同时,俱乐部也展现出更专业的运营态度,以"在商言商"的理念开展球员交易谈判。这种双向的市场化互动,标志着CBA联赛职业化程度获得实质性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