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日,浙江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焦凤波在接受《足球》报专访时,分享了球队近期主场上座率提升背后的多重因素。他曾作为中超球员征战赛场,如今转型为俱乐部管理者已八年,对足球生态有着深刻的理解。
8月16日,黄龙体育中心迎来36996名观众,创下浙江队队史中超联赛上座率新高。当晚,浙江队与上海申花的对决以平局收场,这一结果也将申花拉下了积分榜首位。整座体育场沉浸在一片狂欢中,有球迷在看台求婚,东看台拼出巨大的“ZHEJIANG”字样时,许多观众热泪盈眶。
焦凤波坦言,球市的回暖并非偶然,而是球队与球迷持续互动的结果。他提出,球员个人魅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“像王钰栋这样的年轻国脚,以及多位表现亮眼的外援,都赢得了球迷喜爱。”同时,俱乐部着力丰富观赛体验,从赛前嘉年华、现场乐队表演,到中场“最美十二人”等活动,都旨在打造立体化的球场文化。
媒体宣传亦为氛围升温添砖加瓦。无论是官方媒体、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,今年对浙江队的报道力度显著增强,相关话题流量远超往年,助推主场受关注程度大幅提升。焦凤波强调,球队的“产品力”——即成绩与比赛内容的质量,始终是吸引球迷的核心。
他还特别提及村超与苏超对职业联赛的积极影响。“足球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。村超的热潮和苏超的火爆,实际上带动了更多人关注足球,进而反哺职业赛事和国家队。”焦凤波形象地比喻,足球生态如同一条大船,业余赛事、职业联赛与国字号球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唯有协同发力,才能行稳致远。
他以家庭决策为例指出,母亲的态度往往决定孩子是否选择足球道路。“我们鼓励更多家庭走进球场,尤其是母亲们。即便起初只是看热闹,久而久之也可能真正爱上足球,进而支持子女参与。”
尽管刷新了中超上座纪录,焦凤波对此并不自满。他透露,队史上还有四场甲B和中甲比赛观众人数高于此次,因此提升空间仍然广阔。俱乐部将继续优化“产品力”和服务,强化自我造血能力。他设想的健康状态是票房收入占俱乐部总支出30%左右,而目前多数中超球队仍与这一目标存在较大差距。
青训同样是浙江FC的重点工作。近年来,刘浩帆、王钰栋、鲍盛鑫等年轻队员获得较多出场机会,反映出俱乐部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持续投入。焦凤波表示,教练团队对“青训为基”理念的认同,是管理层选聘时的重要评估标准。
今年,浙江FC承担了组建三支全运代表队(U20、U18、U16)的任务,且全部跻身决赛圈。9月4日,U16队伍将出征广东梅州五华,开启全运决赛阶段首战。自俱乐部参与全运会以来,今年已是第七次组队参赛。焦凤波称之为“全运情结”,并强调将在全局统筹中做好资源平衡,力争再创佳绩。
“对青训的长期投入,是俱乐部立足之本。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,完善体系,为中国足球发展贡献力量。”焦凤波总结道。